CFIT
 2020才剛開始, 天空就不是很平靜
 CFIT (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)是空難事件一項常見的主要原因, 也是在我幾乎追完所有Air crash investigation 系列後, 數ㄧ數二覺得可惜且通常可以避免的肇因。
 可想而知, 造成飛機CFIT的原因不外乎是Pilot error, 否則很少會有人在有自由意識的狀態下將飛機飛去撞地球。
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而成因從以前航空科技尚未發達時較易發生的, 比如說:
 -空間迷向(空間認知錯誤導致往地障飛)
 -視線不佳(卻懷著僥倖)
 -程序錯誤(未按照程序下降/重飛/導航等等)
 -儀器誤判
 到現在飛機幾乎都配有GPWS(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System)而還是發生的, 比如說:
 -懷疑GPWS指示(不執行其應做程序)
 -CRM不佳(飛行員之間的不信任或者未果斷提出想法/接手等)
 以上種種原因, 從我們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似乎是難以至信, 
 但至今類似的案件卻仍然無法完全根絕, 實在令人惋惜。
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回頭來看, 大部分的情況下, 通常駕駛艙會有一人先發現一切不對勁,
 但礙於身分地位/經驗不足/自己也不確定/一時找不出確切證據等等因素,
 而沒有確切表達自己的質疑 ;
 or 提出後, 被另一位飛行員打槍就沒有下一步處置——
 —-進而導致自己明明有機會解除危機, 卻還是跟著陪葬, 實為可惜。
 —————
 現在自己在線上飛了快要兩年, 每每看到類似的事件發生, 總是會問問自己若是相同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, 我有沒有辦法堅決的說出口?或果斷的做出反應?
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—————
 ———
 ——
 思考後, 我發現對這樣的疑惑, 有『兩個』正向影響的方法, 跟大家分享一下:
 1.
 駕駛艙內最有影響力的一員(通常為正駕駛)在一見面Briefing 時就明確開放的表示, 只要有疑問, 不論大小確定與否, 歡迎提出討論。
 如同有一位專業態度我很欣賞的Captain每次飛行必先提醒:
 ———“If in doubt, talk it out” / ”不要帶著疑惑飛行“。
 2.
 駕駛艙內的其他人(通常為副駕駛), 要熟悉”程序所賦予你“的SOP口號(通常為一簡短單字或句子)。
 比如什麼時候你有權利說:“STOP!”、”Go around!“、”I have control!”
 ———為什麼呢?因為簡潔有力又有明確規定何時能講, 
 因此講了沒有後顧之憂; 講了對方一定要聽。
 —————
 文末, 分享一個這幾天的親身經驗:
 最近由於疫情嚴重, 出國人數驟降, 本來由較大機型執飛的東京成田機場有幸讓我飛到一班。
 從訓練時期就聽說過這個機場的滑行道是“極度複雜(SuperComplex)”出品, 這次終於有機會親眼見識一下, 而且還是夜航!
 進場沒什麼太特別, 只覺得滑行道像是賽車場一樣各種不同的彎道.
 ————而真正複雜的部分在離場滑行時遇到了⋯⋯
 正駕駛一路慢慢滑, 我一路交錯看地圖看外面確定自己知道自己在哪裡。
 終於, 在一個“四叉”路口, 我們倆人都不確定該往哪兒走了,
 正駕駛向我表達自己有疑惑, 但飛機仍然在往其中一個叉路轉去,
 我試著從圖上確認這條路是對的, 但並不能100%確定(而且跟我的想法有落差),
 於是在飛機尚未完成轉彎前, 我先說了:
 “教官, 先等一下, 我也不太確定是哪條”、“教官, 慢一點”
 由於當時我看飛機還沒到達無法回頭的地步, 用這兩句話其實較”委婉, 不夠堅定“, 也是希望正駕駛能給我一個明確的理由為什麼要往那兒轉;
 眼看雖然教官減速了但飛機已經快要轉到無法轉回來的地步, 而且教官明顯也不確定,我也還沒有確定這是對的路, 於是我腳放上煞車並且明確的指出”教官, Stop stop stop”(有點緊張不小心講了三次stop). 
 而在受過不斷訓練的我們, 聽到“Stop”這麼明確的SOP字眼時, 正駕駛自然反應就是停住。
 —————
 最後, 我們大概花了半分鐘, ㄧ起看圖找出了正確的路, 然後有説有笑的邊抱怨這機場真的很難滑邊飛回家安心下班. 
 要是正駕駛沒有表達自己不確定並減慢速度;
 要是我也沒有表達自己不太確定;
 要是我沒有說出”Stop”;
 要是教官沒有聽我的Stop而停下;
 要是我腳沒有上煞車準備必要時介入煞停;
 我們這趟可就笑不出來、無法安心下班了呢!